■楊素華(心理學教授,系統家庭治療師、“青未了·心理工作室”專家顧問團成員)
  20歲的小穎上大二,每天睡覺時噩夢連連,經常說夢話,嚇醒舍友,嚴重影響了本人和同學們的睡眠,導致舍友怨氣很大,使得本來就不太好的人際關係更是雪上加霜。
  小穎儘管來自農村,但是長得白凈、文雅,言語間透露出很好的文學修養,詞語豐富,用詞準確。父親經營著一家不是太衛生但盈利頗豐的企業,母親一邊享受著丈夫帶來的富裕的物質生活,一邊又抱怨著丈夫從事的行業讓其丟人現眼。她有一個妹妹,媽媽很想有一個兒子,但命不爭氣,兩個孩子都是女兒,她只好將自己的理想寄托在女兒身上。媽媽認為他們家的生活環境很不好,左鄰右舍都是沒有教養的農民,於是,她要求女兒們儘量待在家裡,不要和周圍髒兮兮的“瘋丫頭”玩耍,言行舉止要像大家閨秀一樣有規矩。特別是在小穎5歲時,媽媽知道了她和一個小男孩玩過家家的游戲後,狠狠地打了她,罵她沒出息,一再強調不要與男孩子接觸,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讓人高看一眼的女孩,將來才能出人頭地。所以,她們姐妹二人從小都比較孤獨,上學後發現根本不能和同學很好地交往。
  上了大學後,作為班裡的文藝委員,小穎很想與同學搞好關係,她出手大方,也樂於助人,有時甚至還委屈地討好別人。但是,相處不久,同學們就會遠離她,而她自己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進入大二,她越來越孤獨,這時她遇上了兩情相悅的同班男生,他們相愛了,但她經常想起媽媽對她的警告:上大學期間不能談戀愛,要將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一定要考上研究生,如果能讀博士會更好。只有這樣,才能找到好工作,也才能嫁個好老公。
  她一方面想做媽媽要求的乖乖女,一方面又特別需要戀愛帶來的快樂,以及由此減輕的孤獨感,這麼多的衝突導致她很難平靜,失眠多夢在所難免。
  當問起對媽媽“清高”的做法和對她們姐妹二人的教育方式有何感受時,小穎猶豫了很長時間,自言自語似的說道,“我感覺還不錯,她也是為我們好!”
  但是,沙盤游戲療法和意象對話投射出的內容及感受與意識層次的對話卻不一致。沙盤裡漂亮的讀書女孩代表她自己,看著她的三個沙具分別是媽媽、狗和女巫,她對女巫既排斥又恐懼;意象對話中在草坪上有長髮跳舞的女孩、表演中的猴子、驕傲的孔雀,但遠處卻有一個凶惡的獵人;而且,兩種心理療法里都出現了讓她害怕的蛇。無論女巫還是獵人可能都代表她媽媽,說明她的內心是不認可媽媽的;長髮跳舞的女孩、表演中的猴子、驕傲的孔雀投射出她可能是一個愛表現、又清高的女孩,這些可能是她不受同學歡迎的原因;蛇的出現說明瞭她對談戀愛的內心衝突。
  這又是一個媽媽將自己的夢想建構在子女身上的案例。但是由於母親自身的問題及教育失當,導致子女不得不承受著兩代人的壓力,躑躅難行。由此,我對小穎提出瞭如下建議:一、成人後的子女應該與父母保持一定的界限,逐漸學會獨立,減少依賴感。例如,在談戀愛這件事上,如果自己真的喜歡,對方又很優秀,那就應該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相處;二、與同學相處,要學會拿著放大鏡欣賞別人,真誠待人;三、要感激自己擁有的一切,做到知足常樂。
  本稿件所含文字、圖片和音視頻資料,版權均屬齊魯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依法追究責任。  (原標題:多夢的女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e41keduu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